“破頭禪墨——明鑒法師作品展”7月13日在上海圖書館展覽大廳開幕。
天津美術(shù)網(wǎng)訊 “破頭禪墨——明鑒法師作品展”7月13日上午在上海圖書館展覽大廳隆重開幕。
明鑒法師作品展由中國佛教協(xié)會(中國佛教藝術(shù)研究所)、黃梅禪文化中心主辦,上海東門渡古美術(shù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、上海迦佑文化發(fā)展有限公司、中國力量蘆滙升電影工作室承辦,黃梅白蓮寺、上海述鄭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、方光明竹刻藝術(shù)工作室、忿尊文化傳媒(上海)有限公司、上海崖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、上海上東文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、上海泰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(xié)辦,中國國畫院指導,吳非、蘆匯升策展。
全國政協(xié)委員上海市佛教學會會長上海靜安寺方丈慧明大和尚,湖北黃梅四祖寺方丈明基大和尚,原上海市機關(guān)事務(wù)局局長、楊浦區(qū)政協(xié)副主席、中國國畫院副院長李文連及夫人東江集團董事長梁明華,上海市政協(xié)委員、上海湫光國際貿(mào)易有限公司董事長俞慶榕,湖北省黃梅宗教局局長周永峯,上??茖W院院長左學軍及夫人雷訪華,上海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王雷泉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、電影制片人簡平,著名文化學者姜維群,天津市五大道歷史博物館館長劉春芬,中國書畫研究會、央視《國寶檔案》鑒寶專家唐愷,上海市中西美術(shù)融合協(xié)會主席吳偉越及夫人,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編審、畫家、書畫鑒定家周衛(wèi)明,湖北省黃石書畫院畫家孟華生、吳永明,上海興業(yè)銀行行長于曉江,中諾拍賣行董事長趙長生,天津金帶福路文化傳播中心主任張養(yǎng)峰,上海騰萊資本總經(jīng)理張旭東,艾牛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圣斌,湖北省黃梅白蓮寺主持慈心法師,江蘇省鎮(zhèn)江報國寺監(jiān)院妙哉法師,河北禪文化研究所黃明堯,黃梅禪文化藝術(shù)中心郭建,昆山龍緣閣閣主王鋅平及夫人,昆山龍緣閣少主、紫砂王子王皓,南京禪茶經(jīng)院院長朱偉軍,北京玉松齋董事長姚明增及夫人,景德鎮(zhèn)真如堂藝術(shù)總監(jiān)梁濤等出席了活動,開幕式由展覽策展人吳非主持。
原上海市機關(guān)事務(wù)局局長、楊浦區(qū)政協(xié)副主席、中國國畫院副院長李文連致辭。
湖北黃梅四祖寺方丈明基大和尚致辭。
湖北省黃梅宗教局局長周永峯致辭。
上海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王雷泉致辭。
明鑒法師致辭。
明鑒法師者,俗姓趙,1962年生于天津,2006年于黃梅四祖寺凈慧上人坐下披遞。法師出家前,在津門即享有聲譽,及至慧公坐下研習禪法,藝業(yè)大進,為寺院作三十二米(老祖寺)《千歲寶掌行化圖》瓷板畫后,又先后創(chuàng)作《禪宗五祖法脈》,《老祖寺過往歷代祖師像》《十八羅漢》等。先后出訪德國,美國,日本舉辦畫展。又于武漢,天津,黃石等地辦展。
法師才華橫溢,英華彌褥除《釋明鑒畫集》外(西泠印社)樹葉畫集《一葉一菩提》(天津百花文藝),散文《山房涉事》(三聯(lián)書店),及自書詩集《掃月清吟》,攝影集《山僧聽雪》亦梓成問世,廣受好評。
美國圣荷西大學高木森教授言:明鑒法師的書畫,有收放,動靜,繁簡,濁凈的對比之美,但保持靜,凈,簡,真,超的終極之美,以“靈啟”為最高境界,是當今禪畫界難得一見的精英。
明鑒法師作品展開幕儀式上的心經(jīng)禮佛。
展覽策展人吳非主持開幕儀式并宣布展覽開幕。
開幕儀式后進行了展覽作品藝術(shù)研討。
明鑒法師、姜維群、劉春芬、趙長生、張養(yǎng)峰、梁濤等在展覽現(xiàn)場。
來自天津的著名文化學者姜維群在研討會中說,在明鑒法師未出家的時候,我們就是朋友,我就在關(guān)注他及他的畫。而他的畫的確不是憑空而來,也不是半路所想,更不是退休后得那種閑玩。他的確有及其專業(yè)的功底,而后進入禪修、佛門。正是他有這樣雄厚的功底而又進入了佛門才有我們大家看到的禪畫。
剛才大家說,并不是和尚畫的畫就叫禪。所以這個禪畫其實是在講一種意,就是我們所說的意象、意境、意念。再說這個意,并不是畫中藝術(shù)的藝,那是在第二位。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,其實是在看一種意境。在中國我們大家都知道,一提佛大家感覺到很專業(yè)。而且他的范圍有一個局限性。但是一旦說到禪,它突然升華出來,突然它超越了這個宗教,超越了這個廟宇,超越了寺院。成為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就叫禪。
禪文化與民間也是密不可分的,他絕對不是隔絕在寺廟里的,而是佛文化和民間藝術(shù)共同一起結(jié)合出來的一種文化。這種禪文化自唐宋以來一直在我們民間流傳,而且影響極大。大家知道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。就是一個俗世的藝術(shù)家和我們佛教當中的一個藝術(shù)家。兩人在碰撞、在逗趣、在詼諧當中產(chǎn)生了大量的意識。這其中的許許多多,就是禪。禪如果說得深一點。其實我們大家知道是印度傳過來的。在公元470年左右菩提達摩來到中國,當時提出來的一個理念是定。剛才大和尚說過為什么和尚在這里可以坐一個小時、一天甚至禪息的時候可以坐七七四十九天,還覺得是彈指而過。而我們在這兒,如果不拿個手機不借助任何事物及外力條件,別說一個小時,估計10分鐘也不可能。我們坐不住,為什么!他們?yōu)槭裁纯梢裕克麄冃睦镌谙胧裁矗科鋵嵾@就是定與禪。所謂的這個定,講究一種定力。這種定力在佛家里邊曾經(jīng)有一個故事,一個國王他要選一個宰相,想選一個最有定力的人。他看重的這個人給他一個碟子,碟子里面裝滿了油,然后從東城走到西城,不允許灑一滴油,否則殺頭。此人拿著盤子全神貫注地往前走。在此期間,皇宮著火了、出現(xiàn)美女了、路中被毒蜂蜇了。不論出現(xiàn)什么情況,他都專心看著這個碟子。不讓他灑出一滴來。最后從東城走到了西城。這些外在干擾對他都沒用,所以他當了宰相。這就是佛家禪家提出的理念定。禪文化一旦入定以后他的這種理念是我們常人不能想象、理解到的。所以我們看到禪家方面的書籍。的的確確有許許多多的公案能夠發(fā)現(xiàn)印度禪的這個定字。
在中國禪有所改變,從四祖、五祖、六祖后進行了改變。這種改變其實是它把禪與定變成了智慧的慧。它是能夠讓你在這個定當中產(chǎn)生智慧。五祖廟里面曾經(jīng)有一個和尚,有人問和尚什么是禪。大和尚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。有一個老賊偷東西,他的兒子問他等到你老了怎么辦?老賊便帶著兒子來到一個富人家,看到里面一個箱子特別多的金銀財寶,老賊便把兒子關(guān)進箱子里上鎖后,離開。兒子在箱子里特別著急,心想這該怎么辦,他便想出主意學老鼠叫引起了別人的注意打開箱子,他便一溜煙的跑走了。其實這就叫禪,就是在沒有辦法的時候生出辦法。禪其實就是讓你悟出智慧來。中國的禪家講究,不說破。我因此寫過對聯(lián)“說破不值半文錢”,為什么?禪就是讓你自己去悟而不說破,這是一種高境界。明鑒法師在悟和藝上是我們常人、俗人所達不到的。
他的這個境界和禪修是有必然的關(guān)系的,所以他的第一點我認為就是情境之休,我們沒有他這種情境,我們都是俗人。柴米油鹽醬醋茶,我們天天生活在俗世中。而他的生活就是晨鐘暮鼓,天天自己念經(jīng)禮佛。所以他的心是很靜的,而且他面對的地方,剛才王教授說過,四祖寺無論山上往山谷里走還是山谷里往山上走,真是幽靜之美。那種境界,我們常人享受不到。只能旅游一撇兒過。而大師天天生活在其中,他和大自然的交融我們常人,無法達到。恰恰這種情境,他的心境會產(chǎn)生一種變化。安禪未必真山水,而我們在其中未必能達到這種效果。而他通過禮佛,便能產(chǎn)生一種交融。這種交融對藝術(shù)的理解已經(jīng)超出了筆墨之外。我們知道好多畫家都在講究筆墨,講究章法,講究的一切一切其實都在藝術(shù)美中游走。唯獨是大師的畫超越了這個范圍,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,所以他的畫能達到這種效果。
第二是意境之休,意境之休是我們常人不能理解的。比如說,還講一個禪的故事。一第二是意境之休,意境之休是我們常人不能理解的。比如說,還講一個禪的故事。一個老和尚有一位貴客登門,他便讓小和尚去采一朵山茶花奉獻給貴賓,而小和尚采回山茶花后不小心跌倒,將山茶花摔碎。這時小和尚很恐懼,而老和尚安撫道沒關(guān)系。我們把干枝插入瓶中,把花瓣擺在案頭。貴賓大驚從來沒看到過這樣的美。只看過山茶花完整的美,不知山茶花瓣的美。恰恰是我們明鑒法師把許許多多片段的東西,而且是散亂東西,大家不太受關(guān)注的東西,整理起來,畫出來。你看他許許多多東西是一種小的,而且是微觀的,片段的,但是恰恰是這些形成的東西,形成在畫的當中。這些是現(xiàn)在人很少能夠達到的境界。畫中可以看出,一個是他的古柏,古柏的這種滄桑和古意,是任何植物達不到的。第二是他畫的藤,別人畫藤的時候一般都是藤蘿,而他畫的藤是一種老樹昏鴉的枯藤。這種老樹枯藤的禪意再加上猿猴,的的確確把我們帶回到那種太古時代。所以這種畫的意境、安靜、寂靜,這真是一般俗家畫所達不到的。在這里面能看出他,的的確確把碎片的東西用自己的心境畫出來。達到的這種效果,這就是他的意境之修。
第三點是他的靜心只休,任何東西是需要修的。為什么佛家這么好,因為他終身是在修。我們常人雖然修,但是我們由于俗世的干擾,我們來不及修,靜不下心來修。二,佛家有信心,有定力,所以他能修。他的修得到凈慧法師的贊賞,凈慧法師贈給他一首詩“紙上煙霞生筆底,胸中禪悅?cè)朐贫恕?。此句詩中的筆底為下,云端為上,而這一上一下把天地乾坤都包羅了。凈慧法師這句詩的一上一下之中的空間,給明鑒法師留下了巨大的創(chuàng)作空間。這種空間應該是說我們馳騁于天地之間的,一個意念性的東西。
姜維群最后說,整體看這次畫展很成功。從整個中國的畫史來看,畫僧不多書僧多,我認識的佛家人不多,我不敢說明鑒法師是中國第一畫僧,但是他肯定是名列前茅的。他有自己獨到的功底。雖然說從吳冠中就說筆墨等于零。但是我認為筆墨的確不等于零。就好像億萬富翁再說,我很窮,我沒錢。就是人家客氣,大家千萬別以為人家真的窮。這是因為人家筆墨特別好,所以才這么說。中國先看筆墨,外行看得舒服,內(nèi)行看得地道。明鑒法師的畫仔細看筆墨上受過專業(yè)的訓練。應該說歷代畫僧是“孤輪獨照江天靜“,歷代畫僧當今稀。所以說我今天特別感激明鑒法師。他的師父凈慧大和尚就特別看重他,給了他這么大的空間,沒有空間就像被束縛住了雙手你施展不開。這正是千載難遇一良師給你放開手腳和思維,放開空間自由飛翔。在當今這個時代,我們趕上一個盛世,希望明鑒法師在這樣一個好的空間里再繼續(xù)打造。
左起:明基大和尚、慧明大和尚、明鑒法師在展覽現(xiàn)場。